以前愛看所謂的文學作品(雖然現在沒人相信我曾有氣質路線的時代)
然而隨著體重增加,年齡增長,書櫃裡剩飲食文學和食譜。
一開始會買一些指南型的飲食文學,就是明確的告訴你那家店在哪,
就像我所說的這本書。
後來閱讀到蔡珠兒的"紅悶廚娘"以後,我開始偏好食材和回憶裡的飲食文學。
為甚麼後來我不太看指南型的飲食文學,
因為我覺得吃東西覺得好吃,跟對這道菜的情感(譬如說阿媽做過,或著某地特產,
或著去哪旅遊吃過),還有當天的與會人士有關(譬如去跟廠商應酬,不用付錢也
不覺得好吃。跟女朋友約會,路邊攤也覺得高級)
所以美食家說得口沫橫飛,吃在我們嘴裡卻未必是一回事。
當然你不能罵人家美食家沒品味,每個人品味不同,她一定有支持的人,才成一家言。
也不可以罵她接受餐廳酬庸。餐廳本身就是商業行為,美食家出書就跟歌手出唱片一樣,
互相幫抬本來就沒什麼,而且吃是很主觀的。她拿了錢,也覺得餐廳好吃,就算
不合你胃,也沒有錯跟對。
你如果你覺得你拿了錢買書,就要買到真理,那買一本聖經是很好的選擇。
都說不買指南了,為何又買了這本?
因為特別喜愛舒國治介紹吃的文筆,很簡單很美味,不矯情。
不會在那邊動不動就"彈牙",(每次看行腳節目,主持人介紹吃的真的很愛用這句,
我都想問你牙齒彈掉了沒)
這本書其實我在書店翻了好多次,卻翻翻又放下,因為他是指南。
下定決心買,是因為書裡介紹高雄的某早餐店,我孤狗了一下早餐店地址,
卻意外發現有人在部落格寫:"吃起來很普通,說不定舒國治也接受酬庸"
看了莫名火大。現在人覺得說話都不用負責任,胡適不是告訴我們"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"
講得信誓旦旦,就因為你吃起來覺得普通??不符合你的期待,所以別人一定拿錢了?
當下我就買了這本書,以示支持(我真是性情中人)
買了以後,翻開看序,舒國治寫到:"小吃的藝術,在於尋覓,在於觀人,在於目測食物"
所以,我想說得信誓旦旦的那位老兄,你真的好好得看了書了嗎?
認真配咖啡翻閱,開始覺得有趣。
有些我吃過了,他也介紹了。我可能覺得不喜歡。譬如鹿港的王岡麵線糊。
我不喜歡的理由在於,我個人不喜歡麵線煮得糊糊,除非是紅麵線。
為甚麼紅麵線就可以煮得糊糊,因為我媽從小都這樣煮(你看,好不好吃,沒法有個理智又大家信服的理由)
或著舒國治介紹了仁愛路的1789泡芙店,由於我住附近,
這是我會約朋友去吃的點心店。
早早之前,我就推薦過很多朋友,有人喜歡,有人不喜歡。
我說我喜歡的理由,他的閃電泡芙很細緻,餡料也很細緻,泡芙上面的那層閃亮翻糖,
沾得很美,糖的亮面也很美。(一定有人以為這有甚麼了不起。我只能說你以為很容易嗎?)
不喜歡的人說的理由,覺得泡芙皮沒有脆脆的,吃起來口味很淡,還要這麼貴。
(那我知道了,你喜歡的是美食街的那種日式泡芙)
可是這一切沒有對錯,沒有高級和低級,就是各人喜好而已。
有了這種比較,買這本書挺有趣的。
翻一翻,還會意外得發現,原來某家店還開著
或著,自己為是私房美食,竟然被說出來了。開始擔心以後去吃會不會人很多。
但是我不會特別拿著這本書去吃。
就像他說的:小吃,最有趣的是尋覓
留言列表